`
caobihole
  • 浏览: 947657 次
文章分类
社区版块
存档分类
最新评论

从Borland架构师到微软高级工程总监

 
阅读更多

2007.01.17来自:CSDN http://news.csdn.net/n/20070117/100735.html

身为华人,出生于印度,之后到美国工作 ;曾在Borland公司担任C++编译器架构师,目前就职于微软亚洲工程院,职位是高级工程总监。刘世胜:作为一个架构师,首先应该透彻地弄清问题空间,其中包括了解客户的需求,能够准确了解谁是我的目标客户,我为什么要替他做这样的产品,以及如何能够让我的产品使客户受益;

身为华人,出生于印度,之后到美国工作 ; 曾在Borland公司担任C++编译器架构师,目前就职于微软亚洲工程院,职位是高级工程总监。这样的经历不禁让我们产生了几分好奇,带着这份好奇心,我们再次跨入了微软亚洲工程院的大楼,采访了刘世胜,一位来自印度的华人高级工程总监。

为什么来到ATC

记者:您好,我们了解到,您的经历非常丰富。您是华人,曾在印度受教育,后来又到美国工作,可见您与这三个未来IT领域最重要的国家都有着很深的渊源。请简单介绍一下您的经历,并谈谈您加入ATC的原因,以及您对这三个国家软件产业的看法。

刘世胜 :我生于印度,因为我的家人在1935年的时候就移民印度。我在印度接受教育,并拿到了工程学士学位,之后到美国读计算机硕士。我最初在美国一个小型的新兴企业工作,做超级工作站,之后到Borland做C++编译器的架构师,14年前到了微软,一直工作到现在。两三年前的一天,我遇到了张宏江院长,我们一起聊了很久。他为我介绍了中国软件发展的现状,包括中国移动技术的发展,中国高速发展的人才库,还有一些从微软总部迁到中国来的研究项目。这几个方面加上中国强有力的合作伙伴的支持,给我们塑造了一个发展个人、发展企业的良好的环境,我听了之后倍感振奋,于是决定加入亚洲工程院,来到中国工作。

关于这三个国家的软件产业,我认为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这三个国家都有雄厚的人才基础。软件开发是全球范围内的开发,其关键并不在于人在哪里,而在于人的素质如何,中国、美国和印度的人才都同样具有聪明才智,所以这三个国家的软件产业的发展前景都很乐观。

记者:我们知道,您曾经做了很长时间的VC++研发总监。VC++是一个相对复杂的产品,请您谈谈开发这个产品与开发普通的产品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刘世胜 : 我们开发这个工具的目的,是为了降低开发难度,让开发人员尽可能容易地完成工作,这与开发应用产品有很大程度上的不同。我们贯穿始终的思想是:如何提高产品的应用性,消除系统中比较困难的部分,让开发人员在使用产品的时候,能够集中精力,在系统之上专注应用和解决方案的开发。在开发VC++的过程中,主要有两个重点:一是要把编译器做到最好,换句话说,就是要有最好的代码;二是要尽早发现并解决问题。

如何指导产品创新

记者:您现在主要负责哪些方面的工作?您现在做的工作可能和从前所负责的内容不尽相同,您如何把之前的经验灌输到新的产品线上?
刘世胜:我在ATC担任高级工程总监,主要负责三个方面的工作:移动技术中心、游戏开发和通信解决方案,目标是在中国建立一个强有力的研发机构,同时为全球市场供应有创造性的产品。关于工作经验,我认为有些技能可以在不同产品之间互相转移,我的经验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建设一个创新型的组织,鼓励员工的创新精神 ; 第二,了解客户需求,根据客户需求来开发产品,并使得客户能够直接从创新的过程中获益;第三,针对客户和市场进行战略性的思考,以此来指导产品的创新。

记者:关于您所提到的三点经验,我想问一个问题,如何让员工有这种创新性思考?有哪些具体方法?在满足客户需要这方面,有没有具体的方法?

刘世胜:关于培养员工的创新性,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首先我们自身要了解客户并且推动研发中心去了解客户,我们做了一系列的研究项目,来了解在日常生活当中那些移动的用户如何运用他们的设备;第二,我们经常在公司内部进行宣讲,让员工有创新的意识,同时鼓励员工多跟朋友聊天,倾听别人创新想法。总体来讲就是从观念上鼓励创新,从各种各样的机制上推动创新 ; 第三,通过合作伙伴了解客户,我们会去了解合作伙伴如何看清客户的需求,怎样做才能够给客户带来利益。除此之外,无论是在ATC还是在微软总部,我们都会开展很多培训项目,来帮助大家提高技能、开阔眼界。一方面,当员工做某一方面的研究时,他同时可以去了解其他产品的动向;另外,如果产生一些发明创造,其他人可以了解新产品开发的方法和思路 ; 第三,员工之间可以相互分享研发方面的经验。

记者:我们了解到,目前Google推崇的一种创新方法是,让员工有20%的时间去实现自己的一些想法。您认为微软的鼓励创新和Google的鼓励创新有哪些异同?您来ATC已经有9个月的时间了,您所负责的部门中,最令人激动的创新是什么?

刘世胜:微软的鼓励创新和Google的策略有一些相似之处。我认为,在鼓励创新方面,微软做了几方面的工作:第一,鼓励员工在创新上做文章,推动创新想法前进;第二,组织培训,帮助大家掌握创新方法;第三,员工可以了解研究部门的工作,并且通过公开的讨论,大家都可以为研究提供想法;第四,开设网上论坛,给大家提供一个表达想法的平台。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好多人可能都知道,比尔盖茨有两周的思考期,在此期间,大家可以把自己的想法通过部门提交给他,他会给予评论。

关于创新,我可以举两个例子。第一个是“Text to Speech”技术,这完全是在中国自下而上开发的结果。当用户在外部环境读取Email时,如果有PPT或者Office文档,由于它们在Web中呈现的格式所限,用户不能轻易读取。而如果应用“Text to Speech”工具,就可以为用户解决这个难题,系统可以把用户选中的文本转换成语音。这种技术在微软内部应用是非常广泛的,在Exchange 或者在Office平台下都可以用,尤其是对于像我这样读不懂中文的人更有用,我可以直接选中需要的文字,电脑会为我读出来,便于我的理解。

具体到MTC部门,也有一个很好的例子,最近我们在香港的电信展上,和中国移动联合开发的手机,使用了Push Email的技术,中国移动可以支持Push Email的服务,邮件一旦到达,就会直接被Push到用户的手机上,用户可以很方便地在手机上阅读邮件信息,还可以进行回复,以便随时与企业或者朋友保持联系,这是属于Windows Mobile 平台功能的一部分。希望这种创新产品能够为中国的消费者带来利益。


记者:您刚刚提到了Web的发展,Web现在是个很流行的词汇。我们都很关心,未来Web跟Mobile会怎样融合?在这方面,您有哪些看法可以和读者分享一下?

刘世胜 :Web是种基于网络的系统,它能够给大家带来丰富的信息交换体验, Mobile没有理由不能上网、不能获得网络最新的服务,因此我们做了以下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在移动领域,比如 Windows Live 和Office Live都能够使移动设备上网,可以让用户享受Windows 和MSN上面最新的网络服务。还有Xbox Live,这是一款联网游戏产品,将来也可以把移动设备通过Web接到网络上,用户可以联网打游戏。

记者:微软的产品以高质量著称,尤其是大型复杂产品,其质量之高得到了世界的认可。您能否告诉我们微软在开发大型复杂产品方面,保证高质量的秘诀是什么?

刘世胜:没有什么秘诀可言,不过我们的原则是做好人才的工作。因为微软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世界各地,都在寻找最好的人才。我们有丰富的软件开发经验,了解开发软件需要什么,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客户需求是什么,把需求了解清楚之后,我们制定合理的流程来开发软件并投放市场。同时在市场政策上,我们也会保证质量做到位之后,再出售产品,而不会把产品过早地投放市场。

想做架构师吗?

记者:您十几年前就已经是Borland的架构师,当时中国似乎还没有这样的提法。您认为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架构师,需要具备哪些特质?您能给想当架构师的中国程序员提些建议吗?

刘世胜:作为一个架构师,首先应该透彻地弄清问题空间,其中包括了解客户的需求,能够准确了解谁是我的目标客户,我为什么要替他做这样的产品,以及如何能够让我的产品使客户受益;然后再去研究,我用哪种技术来满足他的需求,用什么样的技术能够设计出最能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结合了对于客户和市场的了解以及对于技术本身的了解之后,我们再利用这种知识,做高层架构的设计,能够分析出不同的单元在整个系统当中如何配合,数据如何转移。

还有一点也非常重要,就是要给自己或者其他设计者提出一些问题,以弄清架构设计的问题空间。我记得当我还是个初学者的时候,曾和一些高级架构师一起参加一个设计总结会议。在会上,一个高级架构师带了一些卡片,每张卡片上面都列着关于时间、地点和解决方法之类的问题。关于所做的设计,他会提出卡片上列的许多问题。这可以帮我们弄清,我们的设计是如何解决问题的,并且能够弄清整个架构设计的问题空间。我推荐大家定期地这样做,养成本能地问问题的习惯,这很重要。

记者:我们都知道这样一个事实:微软产品更新非常快。很多开发者都在抱怨一个问题:他们难以跟上微软产品更新的步伐。那么请问在新产品不断推出的同时,开发者应该如何在创新和保持稳定中寻求平衡?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来面对?您能否给中国的开发者提供一些建议?

刘世胜:由于互联网创造的条件,使得各方面都更新很快,微软产品的更新频率也和这个条件有关。如果让我设身处地为大家提一个建议的话,那么我建议大家首先找到自己的兴趣点所在,然后从这一点入手,把这一点学透,至于其他的知识,等到需要的时候顺便学一些就足够了。以我自己为例,我从前曾经对编译器的优化很感兴趣,于是我就在这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有些知识是可以转移的,我做完编译器的优化之后,又转移到编译器的前端、框架以及Visual Studio的开发,我发现有些知识能够触类旁通。

至于开发者是应该追随某种产品还是追随某个领域,则由个人爱好决定。如果开发者钟情于VC++的内容,那么他就可以追随这个产品,去研究如何把这个工具用到极致。由于在工作中接触的内容非常多,一个人不可能去研究所有内容,这取决于自己的判断。我有个朋友,致力于数据库的研究,我们都知道,数据库领域的相关知识很多,而他的选择是,专攻数据库的查询优化。通过一系列的努力,他最终成了微软数据库查询优化方面的专家。开发者需要注意的就是,首先找到兴趣所在并为之努力,其次要在工作中有针对性地学习相关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林林总总的创新当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采访手记


刘世胜现任微软亚洲工程院高级工程总监,负责领导移动技术中心的工作。

刘世胜拥有丰富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及优秀的领导能力。在微软工作的14年中,他在简化产品和确保产品始终保持卓越工作性能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加入微软亚洲工程院之前,他是微软办公软件协助平台产品部门的工程总监。其间,作为工程架构师,他领导团队不断取得进展,推出了针对Office、Windows Vista和Windows Server R2需求的第一版协助平台。之前,刘世胜担任Biztalk的工程总监及工程架构师,带领团队推出了第二代Biztalk产品和第一版HIS。他还曾是Visual C++的工程总监和工程架构师,推出过众多版本的Visual C++(6.0, 5.0, 4.2, 4.1 和4.0)。在十余年微软工作期间,刘世胜在多项领域取得了众多突出成就。他还曾经负责不断完善和优化VC++,使其在与其他开发工具的竞争中始终保持领先的地位。

加入微软之前,刘世胜曾是美国Borland公司的架构师、MIPS Computer Systems公司的架构师和高级开发人员,并在Stardent Computers和Elxsi工作过。

刘世胜拥有肯塔基大学计算机专业硕士学位和印度Birla技术学院电子工程专业学士学位。

分享到:
评论

相关推荐

Global site tag (gtag.js) - Google Analytics